在雍和宮逛了一圈出來,我們過了馬路到對面的國子監街
國子監街因孔廟、國子監在此而得名,距今700多年的歷史,是北京市唯一壹條被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街道,也是北京保留下來的唯一壹條牌樓街。
上回來到這剛好是除夕,附近的景點都只開到中午12點,只能在附近走走逛逛,不得其門而入;這回雖然也是過年期間,還好都恢復開門時間。

我們由左邊的孔廟入口買了張票,可以同時參觀國子監和孔廟
在孔廟大成門及先師門間,分列元、明、清三代進士碑198通;其中元代3通、明代77通、清代118通,共記載了三個朝代51624名歷代進士的姓名、籍貫和名次。
明代進士題名碑
清代進士題名碑
奉 天承運
大成門前的孔子像
大成殿是祭孔時皇帝行禮的場所,紅牆黃瓦,金碧輝煌,供奉孔廟神位,殿內祭器、樂器、帝王禦匾均屬清代原物。
大成殿月臺前西側,有棵七百餘年的古柏;相傳明代嘉靖年間奸相嚴嵩代嘉靖帝來孔廟祭孔,行至樹下,狂風起,樹枝搖,打掉嚴嵩烏紗帽,人們稱柏樹有知,能辨忠奸,故稱此樹為觸奸柏。
請愛護古樹
燎爐
大成門後院,古柏參天,甬道兩側有11座明、清兩代紀功碑亭,碑文內容除記載修葺孔廟、祭孔活動之外,主要是明、清兩代,特別是康、雍、乾三代盛世,帝王南征北戰的功績。
東西六堂原有十三經刻石189座,另加「禦制告成」碑一座,共190座,亦稱「乾隆石經」,是儒家的十三部經典著作,研究儒學的珍貴史料。
清朝雍正年間江蘇金壇貢生蔣衡遊歷長安,見「開成石經」眾手雜書,紊亂不堪,深以為憾,決心自書一部十三經,從雍正四年(1726)至乾隆二年(1737),歷時12年完成63萬字經文手書。
乾隆五十六年(1791)經考訂蔣文並動工刻石,乾隆五十九年(1794)碑刻成,立於太學;此刻石原放國子監六堂,1956年移至國子監與孔廟之間夾道內。
走在石碑中,感覺特別的寒
從這右轉走進國子監
國子監是元、明、清三代國家設立的為官府培養後備人才的最高學府,始建於元代大德十年(西元1306年),按照「左廟右學」的傳統規制,國子監與孔廟相毗鄰。
國子監的中心建築是辟雍,為北京「六大宮殿」之一,建於清乾隆四十九年(西元1784年),是現存唯一的古代「學堂」。辟雍古制曰“天子之學”。從清康熙帝開始,皇帝一經即位,必須在此講學一次。
辟雍按照周代的制度建造,坐北向南,平面呈正方形,四角是攢尖重簷頂,黃琉璃瓦覆蓋在頂部,上有鎏金寶珠,前簷高懸乾隆帝禦書「辟雍」匾額。
殿四周環水,以漢白玉石為欄,環繞成圓,形成外圓內方格局,東西南北設有石橋直通辟雍四門,構成「辟雍環水」,以喻天圓地方,流傳教化之意。
殿內無樑柱,窿彩繪天花頂,為鎏金寶頂式方型殿宇,設置龍椅、龍屏等皇家器具,以供皇帝「臨雍」講學之用。
日晷
從國子監出來,原本打算去地壇廟會逛逛,不過看了看時間有點晚,找了家茶餐廳喝茶吃小點,稍作休息後,一路沿著和平里西街走走看看,逛回北三環上的住所。
(比例尺:600米)
延伸閱讀:
北京.除夕這天 - 2007冬北京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oul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