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第五天早晨我們特地早起,把房間和行李整理一番,然後就出發前往在北京的最後一個行程~雍和宮

到雍和宮的公交車路線我們已經很熟悉了,好幾次轉車都先到這,只要1RMB;八點半到了門口,卻發現九點才開門,所以我們就先在外頭逛逛,外頭的大街熱熱鬧鬧,很多賣香和紀念品的小店,順著小巷我們走進胡同,胡同裡的氣氛總令人感覺悠閒與古意,我們隨意的走著遇到了一群貓,和兩隻正宗北京狗

阿巧拿麵包給貓。

九點一到門口已經有很多的遊客香客,雍和宮的門票很特別,是張小小的雍和宮簡介影音光碟。

雍和宮坐落於北京市東城區的東北面,北倚二環路,南靠北新橋大街,西臨孔廟、國子監,東鄰柏林寺,中國現存規模最大、保存最完整的喇嘛廟。

明朝時是太監的官房,清康熙三十三年(1694年)建成雍親王府;雍正三年(1725年)升為行宮,改名雍和宮;乾隆九年(1744年)改為喇嘛廟,成了清政府管理喇嘛教事務的中心。由於允禎系宮女所生,故在營建府邸時不敢太揮霍,到了康熙四十八年允禎被封為和碩親王之後,才敢向清廷提出預支三年王俸的要求,大肆修建王府,即雍親王府。 允禎當了皇帝後,改名為胤禎,即清世宗雍正皇帝,在他繼位後的第三年把王府的一半改為行宮,另一半賜給喇嘛章嘉呼圖克圖,作為黃教的上院。

雍和宮寺院的全部建築群,總體呈不規則狀分佈,中心部建築整體由南至北呈長方形,分為東、中、西三路格局,其建築群的形成,在清代的歷史上,前後跨越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朝,經歷王府、行宮、廟宇三個時期,時至今日,建築歷史三百一十年(1694~2004),並兼具滿、漢、藏、蒙古多民族的藝術風格。

古樸淡雅,氣氛安逸幽靜。

萬福閣為宮內最大建築,黃瓦歇山頂三層樓閣。閣左右並列著永康閣和延綏閣,以懸空閣道相通,將三閣連為一體,成為一組宏麗軒昂的建築群。閣中白檀木巨佛,總高26米,是世界最大的木雕佛;這尊佛像與紫檀木的五百羅漢山,金絲檀木的佛龕,號稱為木雕制品中的“三絕”。

由於殿內禁止攝影,每間殿外都有管理人員站崗,這尊經過認證的白檀木巨佛就只能到雍和宮的網站上觀賞囉。

法輪,藏語稱為「柯魯」。

留下「足」跡。

在這我們趁著最後的機會買了一些紀念品,貔貅跟金魚造型的小吊飾,沒想到外型有點怪怪的小貔貅還蠻受歡迎的

相關資料&部分文字摘錄:雍和宮網站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oul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